照国际规定,65周岁以上的人确定为老年人,中国《老年人权益保障法》第2条规定老年人的年龄起点标准是60周岁,即凡年满60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属于老年人。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,随着社会老龄化的日益加重,中国的老年人越来越多,所占人口比例也会越来越高。
中国养老行业发展驱动力分析
社会环境:人口出生率
人口出生率的下降进一步加速了社会老龄化的程度。2019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(包括31个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,不包括香港、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)140005万人,比上年末增加467万人。全年出生人口1465万人,人口出生率为10.48‰;死亡人口998万人,人口死亡率为7.14‰;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.34‰。2018年人口出生率为10.94%,创下1949年后有数据以来的最低水平;而2019年进一步刷新建国之后的低点,同时妇女生育率下降速度前所未有,当前不仅远低于2.45的全球平均水平,还低于1.67的发达国家水平。
中国养老行业发展现状
2010-2020Q3,中国养老服务机构数量整体呈先下降后增长趋势。具体来看,截至2017年底,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2.9万个,比上年增长3.6%。2018年中国养老服务机构数量仍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速,机构数量保持在3.4万个左右。
中国养老行业市场规模:2022年将突破10万亿元
数据显示,2010-2018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潜在规模不断增加。2010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仅仅达1.4万亿元,截止至2019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增长至6.91万亿元。初步测算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在2021年将达到8.78万亿元左右,2022年将突破10万亿元。
从2019年到2024年,中国将进入急速老龄化阶段。“老有所养、老有所依”是中国人定义幸福的一大标准。在国家政策支持及老人人口需求规模的不断增长的共同推动下,2022年,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0.25万亿元左右。同时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,健康服务、地产、旅游、保险等几个涉及养老的行业均将继续保持上涨。再考虑中国其他养老相关行业,如日用品、金融保险等,养老行业潜在的产业值将会更加可观。
中国养老模式分析
进入21世纪,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,社会福利失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。全国推进了社会福利社会化政策,原有的养老服务模式在不断变革中求生存,同时,各种新的养老服务形式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。中国推行的养老模式主要为“9073”模式,这一模式最早在“十一五规划”中由上海率先提出,即90%的老年人由家庭自我照顾,7%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,3%享受机构养老服务。除了这三种养老模式,近几年还兴起的几种新型养老模式如嵌入式养老、候鸟式养老、田园式养老等。
国外养老模式分析——日本
当前全球老龄化形式严峻,增长迅速,其中老龄化问题最为明显的体现西方国家如日本、意大利、德国等,未来中国老龄化程度也会进一步加大。但中国的养老机构尚处于起步阶段,需要老人自费、价格高昂,明显不适用于大部分工薪阶层,而相对便宜的养老机构和部分福利机构又面临着床位紧张、设备不完善、服务不专业等一系列问题。而在国外,许多国家已有了相对成熟的养老生活模式。
截至2019年10月,包括在日外国人在内的总人口与2018年同期相比减少了27.6万人,降至1.2616亿人;15-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比率更是创历年最低,总人数共有7507.2万人,占总人口的59.5%,在人口数和占比上双双下降;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高达28.4%。作为全世界最高寿的国家,日本同时也是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发达国家。自20世纪70年代,日本就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。多年来,日本的养老模式已相对成熟。
在政策上,日本政府鼓励老人“再就业”。“高龄雇佣保险法”特别加强了对大量雇佣高龄者的企业进行奖励的制度,对工资低于60岁退休时工资的高龄受雇者给予一定的补助。另外,日本政府还采取鼓励延长企业职工退休年龄等措施,引导老年人由“老有所养”转变为“老有所为”。
照国际规定,65周岁以上的人确定为老年人,中国《老年人权益保障法》第2条规定老年人的年龄起点标准是60周岁,即凡年满60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属于老年人。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,随着社会老龄化的日益加重,中国的老年人越来越多,所占人口比例也会越来越高。
中国养老行业发展驱动力分析
社会环境:人口出生率
人口出生率的下降进一步加速了社会老龄化的程度。2019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(包括31个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,不包括香港、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)140005万人,比上年末增加467万人。全年出生人口1465万人,人口出生率为10.48‰;死亡人口998万人,人口死亡率为7.14‰;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.34‰。2018年人口出生率为10.94%,创下1949年后有数据以来的最低水平;而2019年进一步刷新建国之后的低点,同时妇女生育率下降速度前所未有,当前不仅远低于2.45的全球平均水平,还低于1.67的发达国家水平。
中国养老行业发展现状
2010-2020Q3,中国养老服务机构数量整体呈先下降后增长趋势。具体来看,截至2017年底,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2.9万个,比上年增长3.6%。2018年中国养老服务机构数量仍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速,机构数量保持在3.4万个左右。
中国养老行业市场规模:2022年将突破10万亿元
数据显示,2010-2018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潜在规模不断增加。2010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仅仅达1.4万亿元,截止至2019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增长至6.91万亿元。初步测算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在2021年将达到8.78万亿元左右,2022年将突破10万亿元。
从2019年到2024年,中国将进入急速老龄化阶段。“老有所养、老有所依”是中国人定义幸福的一大标准。在国家政策支持及老人人口需求规模的不断增长的共同推动下,2022年,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0.25万亿元左右。同时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,健康服务、地产、旅游、保险等几个涉及养老的行业均将继续保持上涨。再考虑中国其他养老相关行业,如日用品、金融保险等,养老行业潜在的产业值将会更加可观。
中国养老模式分析
进入21世纪,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,社会福利失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。全国推进了社会福利社会化政策,原有的养老服务模式在不断变革中求生存,同时,各种新的养老服务形式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。中国推行的养老模式主要为“9073”模式,这一模式最早在“十一五规划”中由上海率先提出,即90%的老年人由家庭自我照顾,7%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,3%享受机构养老服务。除了这三种养老模式,近几年还兴起的几种新型养老模式如嵌入式养老、候鸟式养老、田园式养老等。
国外养老模式分析——日本
当前全球老龄化形式严峻,增长迅速,其中老龄化问题最为明显的体现西方国家如日本、意大利、德国等,未来中国老龄化程度也会进一步加大。但中国的养老机构尚处于起步阶段,需要老人自费、价格高昂,明显不适用于大部分工薪阶层,而相对便宜的养老机构和部分福利机构又面临着床位紧张、设备不完善、服务不专业等一系列问题。而在国外,许多国家已有了相对成熟的养老生活模式。
截至2019年10月,包括在日外国人在内的总人口与2018年同期相比减少了27.6万人,降至1.2616亿人;15-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比率更是创历年最低,总人数共有7507.2万人,占总人口的59.5%,在人口数和占比上双双下降;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高达28.4%。作为全世界最高寿的国家,日本同时也是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发达国家。自20世纪70年代,日本就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。多年来,日本的养老模式已相对成熟。
在政策上,日本政府鼓励老人“再就业”。“高龄雇佣保险法”特别加强了对大量雇佣高龄者的企业进行奖励的制度,对工资低于60岁退休时工资的高龄受雇者给予一定的补助。另外,日本政府还采取鼓励延长企业职工退休年龄等措施,引导老年人由“老有所养”转变为“老有所为”。